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使數學教師進一步熟悉《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指導下的教材體系,更好地掌握教材、駕馭教材,向課堂教學要效率,促進數學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 2022年7月8日晚上19點,新樂市實驗學校小學部教導處組織小學全體數學教師觀看了河北省教科所崔海江主任進行的線上公益講座《抓本質 優方法——向課堂教學要效率》。



崔海江主任主要從四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解說:
一、數學本質
二、學習本質
三、抓住數學、學習本質,為學生一生奠基
四、體現數學本質、優化結構的幾點思考
崔主任指出數學研究對象來自于自然、社會生活,但都不是事物本身。數學是建立在觀察、比較、計數、度量、計算以及對物體形狀、結構及運動的描述上,通過抽象、推理而產生的結構模型。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嚴密邏輯性,應用廣泛性。數學是認識和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生活的一種思考方式,其本質是抽象、推理(演繹);數學是揭示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種語言工具,其本質是數字化、形式化、模型、數據分析;數學是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技術工具,其本質是計算、邏輯推理、分析、創造。
崔主任結合《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中的關于學生學習的一些關鍵詞來解釋學生學習的本質,逐步逐層來分析這些關鍵詞背后對學生學習的范圍指向是什么:觀察——行為的模仿;聽講——了解和知道;思考——理解和內化;探索——體驗和感悟;實踐——掌握和反思。

崔主任舉出了大量教材中的實例,讓老師們在理解掌握數學本質、學習本質的同時,更能準確把握怎樣向課堂教學要效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在抽象和推理中建構數的概念與形的結構;
(二)在數字化、模型化的過程中突出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
(三)在數值計算、邏輯推理的過程中發現事物蘊含的規律;
(四)在分析、構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質疑、創新能力。


最后崔主任指出了關于體現數學本質、優化結構的幾點思考:利用“抽象”本質,呈現“數”的一致性;認識“位值”價值,感受數學“簡潔”之美;突出“乘法”本質,簡化乘法計算;除法的本質(減法)。
通過崔主任的培訓,讓老師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數學教學的核心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本質,讓學生經歷由外及里的過程,讓學生經歷自己思考的過程。作為教師向課堂教學要效率,對教學的設計只有抓住了數學知識的本質,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撬動學生的思維,從多方面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對于數學教學本身來說,也是教學質量的提升。

